丰臣秀吉(とよとみ ひでよしTOYOTOMI HIDEYOSHI) (1536-1598)1590-1598年间日本最高统治者。
1536年出生于尾张(日本国名,现名古屋一带),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因与继父不和而离家出走。据说因其自幼生活艰辛、营养不良而身材矮小且形容委琐,酷似猿猴,因此被称为猴子。
在秀吉离家出走期间,他在美浓结识了土豪蜂须贺小六(蜂须贺正胜),此人后来成为秀吉的重要将领。而后秀吉前往东面的今川领,并成为今川家武士松下嘉兵卫的仆役。在这段时间里秀吉以其出色的商业天赋得到嘉兵卫赏识,但因受到其他仆役的排挤与诽谤使其被迫离开。
大约1555年的时候秀吉回到尾张,并加入当时尾张的领主织田信长麾下。最初秀吉也只是打杂的仆役,但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信长赏识,逐步由仆役升格成为下级武士。
1560年左右,秀吉成为织田家的足轻组头(足轻是临时征集的农民兵,组头相当于小队长),并参加了著名的桶狭间合战。据说战后因其功绩信长将浅野家的养女宁宁(似乎也有翻译成弥弥的)许配给他,这位宁宁小姐后来在秀吉的贤内助,在丰臣政权中影响颇大,人称“北政所”。
另外需要说一下的是,日本古代等级制度森严,贵族(包括武士)以外的普通民众不允许有姓氏,秀吉在成为武士前称位藤吉郎,在成为武士后改称木下藤吉郎秀吉(苗字来源说法不一)。
在桶狭间合战中打败并讨杀了今川家督今川义元后,信长与从今川独立的松平元康(后来的德川家康)结盟,以稳定东部防线,而后回过头来向北攻略美浓的斋藤家。1566年,在多次进攻斋藤失利后,信长决定修筑墨股城,但猛将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先后失利。秀吉临危授命,他在取得蜂须贺正胜帮助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任务,传说墨股城一夜筑城,为后世所称道。
修筑墨股后,信长将居城迁往离美浓更近的小牧山城(此前在清州)。不久美浓发生竹中半兵卫以十七骑轻取稻叶山城(斋藤居城)的事件,事后半兵卫放弃稻叶山城。得知此事后,秀吉以“三顾”之礼将半兵卫召至麾下,并借半兵卫之力招降美浓三人众(稻叶一铁、安藤守就、氏家卜全)。次年信长出兵稻叶山城,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斋藤龙兴兵败被俘。
此后信长迁居岐埠城(即稻叶山城),并开始在天下布武的名义下开始了统一日本的战争。
1568年,前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被三好家杀害)之弟足利义昭来到美浓寻求援助,于是信长便以援助将军家为名出兵上洛(意指进京)。在打败三好家后义昭被拥立为将军。随后信长又以违抗将军命令为由出兵越前朝仓家,结果因盟友浅井长政的背叛而被迫撤退。秀吉率部在此战众负责殿后,历史上称之为“金崎殿后”。
在讨伐越前失利后不久因统治权上的分歧织田与足利发生对立。义昭联络各路大名一起讨伐信长,史称“信长包围网”。
此后信长腹背受敌,疲于应付。1573年武田信玄上洛失败,病死途中,成为信长霸业的转折点。同年信长打败并流放足利义昭,室町幕府灭亡。稍后,信长攻陷浅井家居城小谷城,浅井氏灭亡。不久朝仓家在信长打击下土崩瓦解,家主被家臣弑杀,其主要家臣亦归顺信长。
也就是在1573年,秀吉因军功受封浅井故领北近江22万石,开始跻身于战国群雄之列。同时他取织田家名将柴田胜家与丹羽长秀名字中各一字创造出一个新苗字——羽柴,称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
此后秀吉专心于领国经营。1577年,播磨赤松家投降后,秀吉被转封至播磨,负责对中国(日本本州岛西部地名,非指CHINA)毛利氏的攻略。在此期间秀吉展现出过人的谋略,“鸟取断粮”、“高松水淹”等著名战役不仅遏止了毛利的东进而且迫降宇喜多直家,甚至毛利也难以招架。
但就在1582年秀吉水淹高松期间,信长的部下明智光秀突然谋反杀害信长及其长子信忠,史称“本能寺之变”。秀吉得知后立刻与毛利议和并回师讨伐光秀。并在山崎合战中彻底打败光秀。同年,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池田恒兴四人在清州开会商议织田的继承问题,结果秀吉在得到丹羽长秀、池田恒兴支持的情况下压制了胜家实际成为织田家的掌权人。
1583年秀吉与胜家在贱岳正式交锋,结果秀吉取得决定性胜利,胜家逃回居城后自焚而死。不久后与胜家结盟的信长三子信孝在被信长次子信雄软禁后切腹。
1584年,信雄联合德川家康反对秀吉,双方对峙于小牧山。为打破僵局秀吉派池田恒兴等率部偷袭家康领地三河,但遭到家康伏击,池田恒兴战死。在战况失利的情况下秀吉凭借惊人的外交手腕降伏了织田信雄,家康被迫退兵。而后秀吉又以令人难以置魄手段招降德川家康(把妹妹嫁给家康并把自己的母亲送去作人质,完全是乞和的架势)。
1585年,秀吉征伐四国,招降了长宗我部元亲。同年秀吉希望成为征夷大将军,但在公卿的劝阻下转而向朝廷索取关白的封号。为此秀吉一度打算认前关白近卫前久为义父(因为日本有关白只能由出自藤原一族的近卫、鹰司、一条、二条、九条等“五摄家”世袭的传统),但秀吉最后放弃此计划,而要求朝廷赐予新的姓氏。于是朝廷便赐予他“丰臣”这个姓氏,并就任关白。丰臣也由此成为继“藤原”、“源”、“平”、“橘”等四大姓氏之后的第五大姓氏。不过“丰臣”未能象其余四大姓那样发扬光大,因为它只传了两代就绝嗣了。
1587年秀吉又联合已经归顺的毛利征讨九州岛津氏,结果不仅迫使其投降,还使其家主岛津义久出家,并让位于相对亲丰臣的义弘。
1589年,秀吉征发全国各路大名出兵关东讨伐小田原北条氏。经过近一年交锋北条被迫投降,北条家主北条氏政被迫切腹。至此秀吉完成全国统一。
在统一过程中,秀吉对各地进行“检地”,即丈量土地、清查田户;同时推行“乐市乐座”发展商业;颁布“刀狩令”收缴私人武器,维护治安;推行“兵农分离”,建立职业军队加强军队战斗力。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是秀吉得以统一全国的重要保证。
在政治方面,从大名中选出最有势力者组成“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其中隆景死后由上杉景胜接任)帮助管理国家事务;任命有能力的亲信组成“五奉行”(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前田玄以、长束正家、增田长盛)负责实际工作;另由“三中老”(生驹亲正、堀尾吉晴、中村一氏)负责五大老与五奉行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丰臣政权的统治体制颇为完备,但也存在许多隐忧:家康在地方拥有超过200万石的领地,在中央家康又握有重权,因此最后家康取代秀吉得到了天下。
1592年,在完成对国内的统一后,秀吉出兵侵略朝鲜,意欲将其作为侵吞中国的前哨,他的狼子野心在他给家人的信中昭然若揭——“高丽都城已于(五月)二日攻克,所以,近期内需迅速渡海……此次如能席卷大明,当以大唐(明朝)关白之职授汝(指丰臣秀吉的侄子丰臣秀次)。宜准备奉圣驾于大唐之京城,可于后年行幸,届时将以京城附近十国,作为圣上之领地。诸公卿之俸禄亦将增加,其中下位者将增加十倍,上位者将视其人物地位而增。……任汝(指秀次)为大唐关白,以京城百国之地封汝。日本关白一职,将视大和中纳言与备前丞相二人情况,择任之。”
此战史称“万历朝鲜之役”(因当时我朝万历皇帝年号之故)。
日本方面称为“庆长·文禄之役”(因当时年号之故),朝鲜称“壬辰卫国战争”(因1592年为壬辰年之故),
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壬辰)4月14日,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壬辰倭乱”。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明朝出兵援朝,开始了长达7年的援朝抗日战争,最终以中朝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之初,由于朝鲜国内的政治混乱导致战场失利,虽然李瞬臣率海军大破日本海军,挫败了日军水陆并进的计划,但仍然于事无补。几乎全境陷落(三都十八道)直到1592年末、1593年初明军援朝局势才得以扭转。直到1593年4月收复汉城在内的大部分失地,日军龟缩于南部沿海。此后双方议和。1597年战事再起,但在明、朝联军打击下日军遭到惨败。1598年秀吉在朝鲜战场败局已定,国内德川家康又尾大不掉的情况之下病逝。临终前,秀吉托孤于前田利家,但此年利家病逝。于是天下终为家康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