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流感 续

纠结了一个星期,病算是好了。

9月3日,早上起来,开始有些咳嗽了。体温继续38度多。勉强喝了半碗貌似豆花汤的东西,打车去医院。河科大第一附属医院。

先是大门口所谓的“分诊”。这么大的一个医院,就门口一个小小的发热分诊屋子,排队排到很远,可里面医护人员就一个。所谓的“分诊”,就是口头寻问是否去过“疫区(新安县)”或者外地,以及留一个联系电话,如果去过“疫区”,直接隔离之,如果没去过,还是要转去内科挂号。分诊的屋子里挤满了人,外面排队也人挤人,如果要真的其中有一例“患者”,这一屋子人都会有风险,包括那位唯一的,带普通医用口罩的医护人员。分诊屋子落满灰的窗台上有一部iPhone在充电。分诊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女医生(护士)。

然后去挂号,可能是烧糊涂了,我直接和挂号的大妈说,门口分诊叫我挂内科,于是大妈给我挂了内科的消化科。我记得我和这位大妈说了我是发烧的。可要命的是,上了三楼之后导诊告诉我挂错了,还要到一楼重新来过,挂呼吸科。

这家在当地很大的医院,居然只有一个呼吸科大夫在门诊坐诊(后来听说其他的在住院部,而且还挺忙的),而且还是一位70多的老太太,应该返聘的。我排到第12号,走廊人满为患。等了一个多小时,九点多的时候,终于到我了。这个时候,折腾了一上午,出了一身汗,已经退烧了,37度3。老太太又问了一遍在分诊时候问过的问题,有没有去过“疫区”,有没有去过外地,联系电话,等等。然后开了血RT和心电图的检查单。

从细节能感受的到,老太太虽然老了,动作慢些,但是还是很认真的。当然,这样每个病人花的时间要长一些,导致后面那些远道(关林,甚至伊川)赶来的病人(其实应该是那些家属)“怨声载道”。有些也不免做些“气急败坏”的事。做RT采血的有个农村来的小伙子(恕我以貌取人)插队,还有一带着小孩子的农村大妈插队。估计这两位远道来的急着中午回家呢。

可恶的是这位农村小伙子取RT结果时候又插队,但,真正恶心的是,这哥们拿着个山寨iPhone在我眼前秀来秀区。

检查的结果没什么问题。窦性心律不齐,但是和发烧没关系。白细胞正常,说明没有明显炎症。那为什么发烧呢?

9月4日。点滴。先锋,双黄连。打针后就不烧了。打针的时候又看到一部iPhone。一个妈妈教她正在打针的小孩子玩用多点触控的游戏。

9月5日。下午继续烧。走路去202医院做血RT和胸CR。结果都正常。每次一到医院就出汗,然后就退烧了。点滴阿奇霉素和某种抗病毒的东西。

9月6日。继续阿奇霉素和抗病毒的东西。

9月7日。改口服。

9月8日。算是好了。但是被阿奇霉素的副作用折磨的喝了一个星期的粥。感冒那会还能吃M记呢,一下被药物副作用纠结成这样。

瘦了好多啊。

Leave a Reply